形态描述
雌蛛体长18.00;头胸部长6.00,宽6.10;腹部长12.50,宽11.00蛛前中眼大于前侧眼,前侧眼位于侧眼丘的前侧方,从背面观不能见及。前中眼间距等于前中眼直径;前中侧眼间距约五倍于前中眼直径。后中眼稍小于前中眼,两眼排列呈“八”字形,后中眼间距后缘大于前中眼直径,后侧眼位于侧眼丘的外侧缘,与前侧眼几乎等大,后中侧眼间距约等于前中眼直径的六倍多,中眼域长小于宽,前边大于后边。背甲黑色,被白色绒毛,颈沟、放射沟明显,胸甲及所有附肢与背甲同色。腹部黑色,背面观略呈三角形,肩部隆起呈角状,后端尖并向上翘起。肩角后缘和角的后方两侧共有黄褐色斑三对,长方形,每两斑之间还有一个小的淡色斑。共有4对。腹面正中深灰黑色,亚轴纵斑细而不十分明显,纺器黑色。腹面两侧有褐色斜纹和黑褐色相间。外雌器基部短圆柱形,被长毛。垂体细短,作直角弯曲而下垂。纳精囊长卵圆形。交媾管较粗,呈S形弯曲,交媾孔位于垂体起始处两侧基部远端。
雄蛛体长2.90,头胸部长1.50,宽1.20;腹部长1.60,宽1.40。黑褐色,无白斑。腹部有叶状斑,与雌蛛不同。触肢器的顶突披针状,末端缓慢尖细,不弯曲成钩。中突短而圆,边缘强角质化部分呈指环状。副跗舟不成钉槌状,与德氏园蛛A.dehaani各异。
生活在林问,布大型圆网,网型近似摩鹿加云斑蛛,网的中框有粗蛛丝和周围若干较细丝将网悬吊于树枝上,使网从侧面观如笠形。
雄蛛体长2.90,头胸部长1.50,宽1.20;腹部长1.60,宽1.40。黑褐色,无白斑。腹部有叶状斑,与雌蛛不同。触肢器的顶突披针状,末端缓慢尖细,不弯曲成钩。中突短而圆,边缘强角质化部分呈指环状。副跗舟不成钉槌状,与德氏园蛛A.dehaani各异。
生活在林问,布大型圆网,网型近似摩鹿加云斑蛛,网的中框有粗蛛丝和周围若干较细丝将网悬吊于树枝上,使网从侧面观如笠形。
大小
雌蛛体长18.00;头胸部长6.00,宽6.10;腹部长12.50,宽11.00;雄蛛体长2.90,头胸部长1.50,宽1.20;腹部长1.60,宽1.40。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观察标本:1♀1♂,云南景洪,1987年10月21—23日,2♀♀(若蛛),云南上允,1979年3月15日,王家福采。